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社会规范、个人规范与土壤污染防治——来自农户微观数据的证据

    郭清卉;李昊;李世平;南灵;

    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陕西、山西、甘肃、安徽和江苏五省102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与验证了社会规范和个人规范对农户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社会规范中,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均对农户的土壤污染防治行为同时发挥直接与间接促进作用。2)个人规范直接促进农户土壤污染防治行为。3)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均促进了农户土壤污染防治意愿向行为转化。4)农户对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土壤污染防治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均符合计划行为理论的作用路径。据此提出应加强宣传土壤污染防治行为实施先行者事例、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户对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的社会规范感知,培育农户的个人规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农户对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为的感知行为控制等政策建议。

    2020年11期 v.34;No.26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1435 ] |[引用频次:24 ]
  • 2020年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特征研究

    窦旺胜;王成新;刘照胜;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污染特征雷达图等方法对2020年初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前后"2+26"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空气污染类型及转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一级响应启动前,"2+26"城市地区空气污染表现为持续时间短、发生频率高、污染强度大等特征;一级响应启动后,区域AQI均值显著下降,区域整体空气质量趋于改善;一级响应启动前后区域空气污染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2)不同城市对防控措施响应不同,污染类型不一,一级响应启动后偏粗颗粒物型与偏机动车型变化明显,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下降对移动源污染减排效果较固定源更为明显。

    2020年11期 v.34;No.267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下载次数:1191 ] |[引用频次:21 ]
  •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值法的公众雾霾习惯度研究

    陈楠;史兴民;

    自2013年以来,雾霾进入公众视野已有7年时间,公众是否已经习惯了雾霾?为此,在提出雾霾习惯度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公众的习惯度进行降维,利用熵值法定量评价公众的雾霾习惯度,并就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公众的雾霾习惯度可分为防护行为、降霾行为、雾霾关注度、生活影响感知和健康影响感知5个维度;2)西安市公众的健康影响感知均值最高,降霾行为的均值次之,雾霾关注度均值最小;防护行为、降霾行为和健康影响感知在公众雾霾习惯度的测量中至关重要;公众的雾霾习惯度指数总体较低,说明公众并未放松警惕;3)公众的社会经济属性对公众雾霾习惯度产生显著影响。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雾霾关注度,促使公众参与到污染防治中,也使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的看法,从而提高应对能力。

    2020年11期 v.34;No.267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1009 ] |[引用频次:16 ]
  • 产权认知对农田防护林承包意愿的影响——基于新疆五个集体林改试点县

    康茜;张红丽;林光华;

    新一轮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能否实现对农户承包农田防护林的激励作用,不仅受到行业比较收益的影响,还受到投资收益可获性、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产权经济学理论,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集体林改试点县318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产权认知对农田防护林承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农户愿意承包农田防护林的比例较低,仅为29.51%。2)样本农户对农田防护林产权完整性认知较高,产权安全性认知较低。3)农田防护林承包权完整性认知和产权安全性认知越高,农户农田防护林承包意愿越强,政府放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以及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提高农田防护林承包意愿,非农就业比例较高和熟悉林改政策的农户有更强的农田防护林承包意愿。因此,应多手段转变产权供给模式、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和多举措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2020年11期 v.34;No.267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3 ]
  • 生计恢复力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调查

    邹瑜;王华丽;刘子豪;

    提升搬迁农户非农就业对加快扶贫进程、稳定脱贫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计恢复力视角,利用Probit-ISM模型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体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进行分析,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新疆克州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评估调查,按照评估组调查特定抽样原则,对调查主体进行问卷及实地访谈。研究表明:生计恢复力框架下内部缓冲能力直接、深层影响非农就业,外部组织能力、技能学习能力间接影响非农就业。其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为直接影响因素;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参与公益性岗位、是否参加非农帮扶、搬迁后土地到家距离、学习期望、是否参加非农培训为间接影响因素;年龄与健康是根源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三种能力层级结构关系,提出了促进搬迁农户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

    2020年11期 v.34;No.26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下载次数:1708 ] |[引用频次:30 ]
  • 基于POI数据的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园绿地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

    刘雅轩;陈彤;

    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对房价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改善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进而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9年6个城区16个公园绿地周边的1789个住宅POI数据,从区位、建筑结构、邻里关系三个维度选取14个解释变量,构建住宅市场特征价格模型并结合弹性与边际价格分析,量化了乌鲁木齐市公园绿地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住宅价格与到公园绿地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内,到公园绿地的距离增加1km,住宅价格平均下降2.184万元;乌鲁木齐市公园绿地的用户评论得分情况对住宅价格有显著影响,公园得分每上升一个单位,周边住宅价格平均上涨1.320万元;最近公园的质量每提升一个等级,周边住宅价格平均上涨8.471万元;解释变量对住宅价格的贡献程度为房屋面积>绿化率>距最近公园的距离>容积率>最近公园得分>物业费>小区500m以内的公交站台数>距最近商圈的距离;乌鲁木齐市公园绿地资本化效应的最大影响距离为2.886km。

    2020年11期 v.34;No.267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2 ]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33 ]
  • 京津冀环境不平等的成因分析——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丁冠淇;王斌;

    研究利用基尼系数等不平等指标刻画了京津冀环境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并使用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京津冀环境不平等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之间的环境不平等问题愈加严重,其中北京获取了较多的环境收益,河北承担了较多的污染;(2)产业结构是造成京津冀环境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而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应当促进河北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同时控制地区间的污染产业转移以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从而实现京津冀地区之间的环境平等和协调发展。

    2020年11期 v.34;No.267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下载次数:910 ] |[引用频次:11 ]
  • 农牧交错带农户风险厌恶与生产经验对低碳生产行为影响研究

    李洁;修长百;

    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82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实验法测度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logit模型分析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与生产经验对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牧交错带农户普遍属于风险规避型,呈现风险厌恶的特性; 2)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越高,越抑制其低碳生产行为的发生;3)农户参与农业生产年限越长,生产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缓解风险厌恶特性对低碳生产行为的抑制作用。

    2020年11期 v.34;No.26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 |[下载次数:877 ] |[引用频次:16 ]
  • 森林生态补偿、收入影响与政策满意度——基于陕西省公益林区农户调查数据

    马橙;高建中;

    为实现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从收入和政策满意度两方面探究了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2018年陕西省公益林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和OLS回归分析了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因素。研究表明:1)公益林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户人均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且对中高收入家庭农户人均收入更为显著;2)生态补偿、收入影响和政策实施情况对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生态补偿金额、农户人均收入、政策认知、政策公示和兑现程度均对政策满意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此外,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和林地面积显著影响公益林农户人均收入,农户年龄和林地面积显著影响农户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

    2020年11期 v.34;No.267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3 ] |[下载次数:1514 ] |[引用频次:42 ]
  • 异质性目标视角下生态补偿减贫资金缺口——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

    吴娜;潘翔;宋晓谕;

    扶贫资金支持是我国长期减贫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扶贫资金的保底性和靶向性,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构建生态补偿减贫差额模型,探究异质性目标导向下生态补偿减贫资金缺口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现行脱贫标准(2300元/人/年,2010年不变价)导向下,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的生态补偿资金缺口为1.03亿元/年,主要集中在洛塘、车拉等深度贫困片区;在2018年脱贫标准(3800元/人/年)导向下,生态补偿资金缺口为4.04亿元/年,其中36%的贫困片区生态补偿脱贫资金缺口高于核心区均值0.16亿元/年。2020年后,生态补偿减贫最大资金缺口为51.89亿元/年,其中40%的片区生态补偿减贫最大资金缺口高于核心区均值2.08亿元/年。

    2020年11期 v.34;No.267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6 ]
  • 青岛地区全新世聚落遗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丽娜;王肖惠;姜川;王丽彬;刁莹德;王龙升;

    文中利用GIS软件对青岛地区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以及濒河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该时期聚落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探讨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岛地区远古文化序列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缺失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相比,岳石文化地域收缩剧烈,遗址数量和密度大大下降。2)青岛地区全新世聚落遗址的高程、坡度、坡向和濒河度等有一定的分布特征。聚落遗址主要集中分布在0-70m的高程范围,从坡度来看,主要分布在0-4°的沿海滨海低地和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同时聚落遗址的濒河度不断提高。3)聚落遗址的数量波动和空间分布与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具有直接的联系。距今6100-4600 a B.P.期间,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环境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海拔较高的地区,而南部遗址相对较少;4600-4000a B.P.期间,海平面逐渐降低,人类活动逐渐向海的方向扩展,在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剧烈降温事件,超出了人类的适应能力,岳石文化出现地域收缩的现象,并且活动范围逐渐靠近河流,表明环境演变影响着青岛地区文化的分布、延伸和演变等,研究结果对后续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2020年11期 v.34;No.267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8 ]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5 ]
  • 基于文本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邵鹏;王齐;单英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基于权威媒体报道文本进行扎根分析。通过三级编码提炼出重要意义、重要地位、基本情况、巨大成就、制约因素、高度重视、统筹领导、治理策略八个分析维度。发现媒体更加关注对治理策略、统筹领导和重要地位三个维度的报道。从战略阐释、现状梳理、应对措施三个层次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各维度进行具体分析。从黄河流域的保护与治理,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三方面对沿黄各省(自治区)发展思路进行比较。

    2020年11期 v.34;No.267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下载次数:2267 ] |[引用频次:31 ]
  • 基于海拔高程的四川省少数民族自治州人口格局演化研究

    陈浩;董廷旭;李勇;文星跃;李洪霞;

    定量分析海拔高程与四川省少数民族自治州人口格局演化之间的关联性,可为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制定和落实区域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从人口分布、人口聚集程度、人口密度相对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基于海拔高程的研究区人口格局演化状况,结果表明:(1)海拔高程是影响四川省少数民族自治州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70.56%的人口聚集于海拔3000m以下区域;(2)随着海拔高程值降低,县域单元人口密集程度加剧,人口密集区和人口高度密集区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凉山州境内;(3)人口密度变化趋势越激烈的区域海拔高程相对越低,广阔的高海拔地区对人口流动产生限制作用,人口自然、稳定、缓慢增长成为高海拔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

    2020年11期 v.34;No.267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3 ]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7 ]
  • 中国西北地区老旧住宅家庭用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基于西安、兰州、西宁1462户家庭的调研数据

    李玲燕;张晨;胡伟;

    从气候、建筑、家庭、设备特征以及用能行为五个维度,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和通径分析模型,基于我国西北地区Ⅱ类气候区和Ⅵ类气候区三个城市46个老旧小区1462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定量厘定不同因素对西北地区老旧住宅家庭用电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总效应看,家庭规模对两类气候区家庭用电的综合影响最大;2)从直接效应看,家庭规模、家庭年收入、采暖设备使用习惯和常用家电数量对家庭用电的正向影响最显著,产权形式的负向影响最显著;受气候特征和资源禀赋影响,两类气候区显著差异在于家庭烹饪方式和夏季降温方式;老旧设备及老旧家电对家庭用电有显著增耗作用。3)从间接效应看,家庭年收入对两类气候区家庭用电的间接效应最大。

    2020年11期 v.34;No.26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3 ]
  • 内蒙古狼山东麓堆积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高君亮;吴波;庞营军;苏志珠;哈斯额尔敦;罗凤敏;边凯;

    采用自然地理学和沉积学研究方法研究了狼山东麓堆积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表明:堆积戈壁地表砾石覆盖度介于10.90%~75.81%;从洪积扇扇顶到扇缘,由于物源和搬运堆积的动力条件不同,地表砾石覆盖度降低,沉积物中极粗砾与粗砾减少,中砾与细砾增加;堆积戈壁地表沉积物与下伏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曲线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了戈壁地表过程的差异性。堆积戈壁在形成过程中受流水搬运作用与风力作用共同影响,地表细粒物质被侵蚀后残留下砾石,基本上形成了风蚀均衡面。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戈壁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020年11期 v.34;No.267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4 ]
  • 阿联酋迪拜中部沙漠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马茜茜;谢小松;肖建华;姚正毅;陈灿;朱海骏;

    沙物质粒度特征是分析粒度组成演变过程、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参考。采集阿联酋迪拜中部沙漠152个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沉积物,对其化学成分、粒级级配、粒度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Sahu经验模型和概率累积曲线判断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物质的CaO和SiO_2含量较高(61.75%~70.91%);2)除丘间平地外,优势粒级为中沙、细沙和极细沙(1~4Φ);分选中等、较好或好;粒度频率曲线近对称、正偏或负偏分布,中等宽峰、窄峰或极窄峰态。丘间平地含有砾石较多(21.36%),分选差;粒度频率曲线呈现极负偏,极宽峰;3)沉积物以悬移和跃移质为主,环境低能且稳定。古沙丘全部为风成沉积,丘间平地多为洪流沉积,砂岩既有风成沉积也有水成沉积,与野外调查结果相符。

    2020年11期 v.34;No.267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6 ]
  • 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包塔娜;布仁;齐晓明;杨霞;贾恪;

    文中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多种地理基础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最小阻力模型对扩展源最小阻力面进行模拟分析,划分出阻力区,提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优化面积,从而协调土地"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综合等级分区结果及空间布局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高,以期为今后科学合理制定研究区土地利用政策与发展提供参考。

    2020年11期 v.34;No.267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883 ] |[引用频次:14 ]
  • 莱芜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成因

    刘元晴;周乐;马雪梅;吕琳;郑一迪;李伟;孟顺祥;

    莱芜盆地位于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地下水的持续开发,引发了盆地内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查明环境地质问题分布及成因,通过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盆地内不同类型地下水长序列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岩溶地下水大幅度下降,改变了盆地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导致郭娘泉、牛王泉等岩溶泉干涸;形成中心位于八里沟村-泉河村-南宫村,面积近32km~2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以及泰安城区-旧县水源地、大鱼池-枯河、莱芜铁矿区等3处规模较大岩溶塌陷区。区域孔隙水中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以及Ca~(2+)、NO~-_3、SO_4~(2-)含量呈现逐年明显增加趋势;区域岩溶水中主要离子含量在2000年以前处于持续增长状态,2006年左右出现明显的低谷期,之后又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先期污染的孔隙水或地表水越流补给岩溶水导致了区域地下水化学环境退化。

    2020年11期 v.34;No.267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0 ]
  • 地下采煤引起的破裂效应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成玉祥;裴迎慧;陈毛宁;周杰;

    文中考虑了下伏基岩与上覆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地下采煤引起上覆黄土坡体裂隙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裂隙扩展具有明显序次和空间分异特征,可分为与坡面近垂直裂隙和与坡面近平行裂隙两组,前者的扩展对基岩顶面变形非常敏感,扩展速度快,范围广,密度大,具有拉张裂隙的特征,宽度较宽,裂隙两壁参差不齐;后者为前者派生裂隙,只在试验后期才逐渐出现,且集中在坡体内部,密度较小,具有剪切裂隙的显著特征,裂隙比较紧闭,局部呈羽列状。破裂效应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地下采煤导致的上覆斜坡坡度变化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裂隙密度、产状对斜坡应力状态的影响是地下采煤引发斜坡失稳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0年11期 v.34;No.267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3 ]
  •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的原状黄土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土壤传输函数

    秦文静;樊贵盛;

    为了快速、省力、省时的获取原状黄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241个原状黄土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基本理化参数(质地、容重、有机质含量、电导率和pH)以及低吸力阶段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构建了原状黄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传输函数大样本。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实现了原状黄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传输函数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土壤常规理化参数为自变量,运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方法获取原状黄土土壤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是可行的;(2)通过模型分析,认为文中所提出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土壤传输函数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

    2020年11期 v.34;No.267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6 ] |[下载次数:543 ] |[引用频次:10 ]
  • 地理气候因素对羊草性状分化的影响

    白乌云;侯向阳;武自念;张宝林;

    羊草是我国重要优良牧草之一,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丰富的表型变异。文中以66份不同地理来源羊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同质园试验,观测其表型和繁殖相关性状,就羊草性状与原生境地理气候因子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地理来源羊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叶片性状的变异小于其它性状,且叶长的变异最小;繁殖相关性状的变异较大,其中母株抽穗率的变异最大。(2)羊草性状的分化与原生境地理气候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羊草种内变异是遗传分化的结果。(3)羊草表型相关性状受纬度、海拔和经度的共同影响,受温度、降水量和日照相关因子的共同影响;母株抽穗率主要受纬度和温度相关因子的影响;母株分蘖倍数主要受海拔、经度和降水量相关因子的影响。(4)平均气温、最低温和极端最低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羊草生长和繁殖。

    2020年11期 v.34;No.26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0 ]
  • 青海东部地区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刘颖川;杨凯;叶哲隆;刘子元;李宗仁;王金贵;

    本研究通过春玉米田间地膜覆盖试验,结合室内有机碳矿化速率培养实验,采用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了青海东部地区无膜和覆膜两种栽培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无膜和覆膜处理条件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而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覆膜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CO_2释放量和分配比例均大于无膜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Q_(10))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无膜处理Q_(10)在1.564~1.817之间,覆膜处理Q_(10)在1.465~1.790之间;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土壤C/N比逐渐减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也逐渐减小,由此推断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产生抑制效应。

    2020年11期 v.34;No.267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18 ]
  • 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因子与柽柳树干液流关系研究

    黄雅茹;李永华;辛智鸣;董雪;张正国;马迎宾;

    为揭示气象因子对柽柳液流的影响是否存在时间尺度差异,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液流速率及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TR、风速WS、空气相对湿度RH、空气温度T、饱和水汽压差VPD)进行持续5个月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月尺度下,VPD是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单独能解释94.4%的液流速率变化;日尺度下,TR、WS、RH、T对液流速率变化影响最大,TR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75.5%,4个因子共同可以解释79.8%的液流速率变化;小时尺度下,对5、6、8、9月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T,7月是TR。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对液流速率变化的影响因子由多变少。通过气象因子模拟计算小时尺度柽柳液流速率需要的参数较多,预测月尺度液流速率需要的参数最少,可靠性最大。因此,从可靠性及所需参数数量上考虑,月尺度预测更为合适。

    2020年11期 v.34;No.267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1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23 ]
  • 内蒙古中部地区冰雹云闪电特征及其防雹应用分析

    许志丽;苏立娟;

    利用内蒙古中部地区2013-2017年降雹天气发生时的闪电探测资料分析中部地区冰雹云闪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地区冰雹发生前负闪数远大于正闪数,正负闪强度比值大多在1.5以上,正负闪的平均陡度非常接近,降雹前5min闪电频次峰值大多在6次以上,降雹落后于5min闪电频次峰值的平均时间为62min,与降雹落后于正闪强度最大值平均时间65min非常接近,降雹一般出现在闪电密度集中的下游地区50-60km处,分析结果对内蒙古中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2020年11期 v.34;No.267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3 ]
  • 1961-2018年内蒙古风速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邢丽珠;张方敏;黄进;李云鹏;

    利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1961-2018年85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风速资料,以及1961-2016年环流特征量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8a内蒙古平均风速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58a来,内蒙古平均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m/s/10a,春季平均风速下降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达到-0.26m/s/10a。风速在1960s年代末和1970s年代初最高,在2010年以后有所回升,其中秋冬季回升较快。(2)内蒙古全区94%的站点呈下降趋势,但是风速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中部的锡林郭勒盟与乌兰察布市交界处平均风速最大且下降最明显,呼伦贝尔市北部与呼和浩特市平均风速最小,但是上升最明显。(3)内蒙古平均风速变化与同期欧亚经向环流指数和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西藏高原气压指数和东亚槽强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2020年11期 v.34;No.267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9 ]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10 ]
  • 祁连山古城菌物保育区地衣多样性研究

    柯善文;席亚丽;梁倩倩;宋利茹;王零;魏生龙;

    为了解祁连山古城菌物保育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并对其进行保护,根据实地样方调查、标本采集与标本鉴定,对该地区地衣种类与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衣种类丰富多样,共有37种,隶属4目、10科、16属,不完全地衣1属1种,其中最占优势的是茶渍衣目(Lecanorales);包含地衣种类最多的科和属分别为蜈蚣衣科(Physciaceae)和石蕊属(Cladonia);与国内其他9个地区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地区与新疆天山大峡谷、河北驼梁山、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属、种相似性高。本研究为祁连山古城菌物保育区乃至整个祁连山地区地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0年11期 v.34;No.267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5 ]
  • 华北落叶松不同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王淳;冀盼盼;刘璇;徐雯雯;张志东;黄选瑞;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叶、枝、根各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林分类型中的变化规律,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一代林(17a和37a)、二代林(14a)、和落桦混交林(36a)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和相关方法分析华北落叶松不同器官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如下:(1)华北落叶松不同器官C含量变化范围为447.13~532.06g/kg,表现为细枝>针叶>细根;N含量变化范围为3.82~22.06g/kg,P含量为0.35~1.53g/kg,均表现为针叶>细根>细枝。(2)一般来讲,除了针叶C含量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变化不显著外,细枝和细根C含量均在落桦混交林(36a)中最高;不同器官N含量在一代林(17a)中最低,而在一代林(37a)中最高;与细枝P含量变化相反,针叶P含量在一代林(37a)中最低。(3)同一代际中,一代林(37a)的不同器官C/N均低于一代林(17a);与不同器官的N/P变化相似,针叶和细根C/P在一代林(37a)中较高,而细枝C/P则在落桦混交林(36a)中最高。(4)C、N含量和各计量比(C/N、C/P和N/P)在不同器官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P含量在不同器官间相关不明显(P>0.05)。不同林龄代际林和器官间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变化存在差异,通过华北落叶松针叶中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阐明了研究区落桦混交林(36a)和一代林(37a)生长主要受P限制,而一代林(17a)生长主要受N限制。

    2020年11期 v.34;No.267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8 ]
  • 自然条件下胡杨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非气孔限制

    高冠龙;冯起;刘贤德;

    文中分析了自然条件下胡杨叶片的外界环境因子及光合生理特征的日变化规律,探讨并剖析了自然条件下胡杨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日内:1)净光合速率(P_n)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6、8和9月正午前后出现了短暂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_s)呈周期性波动,随着水汽压差(VPD)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基本呈现出早晚大、午间小的"V"型变化趋势。在所有观测日内,g_s随着P_n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2)胡杨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值(L_s)在早上水平较低,在中午和下午呈现出相对较高水平;非气孔限制值(C_i/g_s)水平在上午较小,下午慢慢增大,在16:00前后迅速升高。在"光合午休"时间段内,首先L_s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C_i达到最低值,表现出明显的气孔限制。随后L_s逐渐减小而C_i/g_s迅速升高,表现出明显的非气孔限制。3)相对气孔限制值(RL_s)与L_s的变化趋势一致,可以反映气孔控制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对重要性,但其值在下午略低于L_s,说明气孔限制因子在下午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下降。

    2020年11期 v.34;No.267 18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4 ]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31 ]
  •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以周庄为例

    孙佼佼;杨昀;

    文中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索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单项和组合路径。结果表明:在地方依恋、游憩涉入、环境态度、环境认知、旅游体验、感知价值和满意度7个因素中,单要素均不能构成影响结果的充要条件,需通过条件组合发挥作用。在形成的128种组合中,有10个充分性条件组合可构成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路径模型,呈现为人地关系逻辑、情感价值逻辑、感知体验逻辑、认知复合逻辑共4大逻辑。

    2020年11期 v.34;No.267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下载次数:1878 ] |[引用频次:21 ]
  • 社区旅游开发项目的景观价值相容性研究

    李小永;张铖;赵振斌;张予倩;

    将社区居民态度纳入旅游规划,是合理开展社区规划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文中以秦岭北麓汤峪镇的旅游地产项目为例,对293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和参与式制图调查,使用景观价值相容度对景观价值与旅游开发项目的相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景观价值与旅游地产项目相容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汤峪镇社区内部,经济利益和提供生计保障是社区居民对旅游地产项目持正面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2)二者不相容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汤峪镇社区外围,出于生存依赖、生态与文化因素的考虑,社区居民对旅游地产项目存在邻避效应;3)景观价值与旅游开发项目的相容情况是多种社会因素在空间上进行权衡的结果,既受景观价值空间分布影响,也受居民的态度影响。

    2020年11期 v.34;No.267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7 ] |[下载次数:677 ] |[引用频次:8 ]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古村落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以皇城相府景区为例

    耿娜娜;邵秀英;

    古村落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有助于提升古村落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以皇城相府景区为例,采用网络文本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古村落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皇城相府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旅游资源满意度最高,景区价格满意度最低;最后采用IPA象限测评各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得出优质旅游资源是皇城相府景区的最大优势,另外,游客对景区环境氛围、外部交通和服务态度认可度也较高,旅游秩序是景区急需改进的因素。

    2020年11期 v.34;No.267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4138 ] |[引用频次:9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