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市化进程及驱动力研究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driving forces in Xinjiang
张军民;
摘要(Abstract):
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经济分工地域,表现为不同的驱动机制。根据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殊表征,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设计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模型、权重分析及水平测度,得出:新疆城市化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但综合水平及增长趋势明显滞后;经济增长和土地扩张是城市化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动力不足;城市化进程在满足资源型经济增长的同时,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区域发展质量的带动效益;受产业结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限制,城市用地扩张增量有限,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化转变缓慢,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并进驱进缓慢。
关键词(KeyWords): 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驱动因子;新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软科学(2010GXQ5D367)资助
作者(Author): 张军民;
Email:
DOI: 10.13448/j.cnki.jalre.2012.04.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48-52.
- [2]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系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 [3]钱纳里.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 [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J].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
- [5]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Logistic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5,25(6):818-826.
- [6]Heikkila E J.Three questions regard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7,27(1):65-81.
- [7]仇保兴.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选择[J].城市规划学刊,2007(5):1-15.
- [8]Gene H C,Josef C B.The paradox of China's growing under-urbanization[J].Economic System,2006,30:24-40.
- [9]丁成日.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吗?[J].城市规划,2004,28(8):43-48.
- [10]陈海燕,贾倍思.紧凑还是分散:对中国城市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方向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30(5):61-69.
- [11]陆大道,姚士谋,刘慧,等.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城镇化进程及空间扩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12]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城市规划学刊,2007(4):47-52.
- [13]Chen J.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A real challenge to soil protection and food security[J].Catena,2007,69(1):1-15.
- [14]陆大道,叶大年,姚士谋,等.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趋势[J].科学新闻,2007(8):4-9.
- [15]宣国富,徐建刚,赵静.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47-51.
- [16]李春花,张小雷,王薇.新疆城市化过程特征与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3,26(4):396-401.
- [17]方创琳,刘晓丽,蔺雪芹.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8,31(4):512-522.
- [18]王建军,吴志强.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64(2):177-188.
- [19]郑文升,王晓芳,李诚固.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7,27(2):256-260.
- [20]欧向军,甄峰,秦永东,等.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 [21]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 [22]黄润荣,任光跃.耗散结构与协同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3-25.